一、案例经过
某金融机构在办理柜面业务时,正确识别了一起电信诈骗案件,并联合当地派出所民警为受害客户挽回5万元资金损失。
2022年5月16日,江女士来到某金融机构网点办理业务。在柜台前,江女士办理转账汇款业务,银行的前台柜员和大堂经理反复询问江女士是否认识对方和转账的原因。江女士十分肯定地回答认识该笔业务的收款人,转账原因为个人还款,随后为其办理汇款业务。过了十分钟,该行行长收到派出所协助调查的电话,银行员工立刻查询该笔业务情况,发现该笔业务在待发送状态,便立刻启动绿色通道把该笔业务撤销,最后成功拦截一起电信诈骗案件,为客户挽回经济损失5万元。
经当地派出所民警和银行工作人员进一步了解得知,江女士的身份证被盗,接着收到自称是“公安机关的工作人员”的电话,被告知江女士被公检法执法部门告上法庭,需要按照他们的指示操作要把罚款支付,否则就会收到法律制裁。
警银互联,及时止损,江女士的一番话让工作人员更加坚定了其正在遭遇电信诈骗。银行工作人员暂停江女士的账户非柜面支付业务,并告知客户用卡安全,提高警惕,谨防上当,最后贴心地留下办公电话,告知客户有任何疑问和需求都可以随时取得联系。
二、案例分析
现如今,各类典型诈骗案件频繁发生在身边的客户,诈骗手段多样化,在此案例中,身份证被盗,被不法分子利用,不法分子冒认是公安机关工作人员,恐吓这些妇女,然后这些妇女“自愿”把资金转移到不法分子的账户中,让这些妇女误以为这样就不会受到所谓的法律制裁,实际上这样操作资金已经被盗取,网点人员及时制止客户,以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成功堵截一起电信诈骗事件,不仅是客户避免了资金损失,也进一步提升了银行的服务形象。
三、案例启示
根据上述案例,金融机构应继续严格按照人民银行等监管部门要求,深入开展“断卡”行动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主动担当金融机构风险防范责任。把好审查关,规范柜面业务操作流程,对银行账户和电子银行开立业务履行“一看二问三查”程序,严格进行身份核查和必要提示,坚持多询问、多了解、多提醒、多确认,对特殊群体办理开户业务坚持审慎操作、合规受理,把好临柜审查关。同时,加强风险识别预警系统的数据分析和结果运用。把好宣传关,持续做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反诈”金融知识宣传, 开展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商场等各类宣传活动,发挥金融机构直接面对客户、服务客户的优势,筑牢防范电信诈骗防线,为客户资金安全保驾护航,用心、用情守护好客户的“钱袋子”。